警惕!“代理维权”是陷阱!
你听过“金融黑产”吗?你接到“代理维权”“征信修复”“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的所谓专业机构的电话吗?你觉得这些金融黑灰产业有什么危害吗?
本期农商银行之声以案说险,带您远离“非法代理投诉”,树立正确维权意识。
金融领域“非法代理投诉”是指社会组织或个人为获取高额服务费,以帮助金融消费者达到非正常全额退费、逃避个人债务、获取超额理赔金等为名,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并策划、教唆、组织或代理消费者向监管部门进行针对金融机构的大量恶意投诉或举报的行为。
近年来,非法代理投诉现象频发,不法分子谎借“专业处理投诉”幌子,在社交网站、论坛等渠道发布投诉教学文章、短视频等内容吸引消费者,传授消费者“专业投诉技巧”,甚至索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直接代替消费者进行恶意投诉并向消费者收取高额费用。
我们来听一个案例:消费者刘某因收入降低导致无法还款,恰巧在某社交平台看到视频宣传称“可为其代理投诉,向金融机构及监管进行维权”。刘某抱着尝试心理在视频评论区进行留言并咨询。不久,“工作人员”便私信刘某,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工作人员“告知可代理刘某与金融机构进行协商,计划将欠款分为60期,并免除期间所有息费。同时,“工作人员”要求刘某在维权过程中不要出面,也不要接听金融机构的任何电话,并向刘某索取了3000元的投诉代理费。刘某根据“工作人员”指导,提供了身份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并签订了代理协议。在刘某等待的过程中,始终按照“工作人员”指导拒接银行电话,直到收到法院传票时,刘某才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此时,刘某再向“工作人员”请教对策时,才发现所有联系方式均已显示为空号,之前看到的视频也因违规被下架禁播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代理维权”不仅仅会骗取消费者钱财,还有可能导致债务逾期被银行起诉。事实上寻求所谓的“代理维权中介”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三方面较大风险隐患。
第一,消费者寻找中介的行为,存在其个人隐私信息被非法中介恶意泄露的风险。中介往往会以方便跟金融机构打交道为由,索取消费者的身份信息、家庭信息、资产信息等隐私信息,而这些消费者的隐私信息落到中介手上后,就无法受控制和保护了。
第二,中介通过各种理由和借口恶意敛财,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中介通过各种渠道招揽生意,最终目的是为了钱财。因此,各种收取消费者费用的套路就出现了。比如,咨询费、查询费、律师费、甚至中介人员往返的补助费等等,各种借口层出不穷,另外还有中介最后会再收取一大笔服务费的情况。
第三,中介会恶意阻断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正常的沟通渠道,导致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沟通。正常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随时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类渠道,与金融机构取得联系,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也会因为面对面的方式而产生比较高效的结果。但如果客户寻找了中介,中介就会在当中阻断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直连。
农商银行之声温馨提醒广大听众朋友,金融机构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消保部门或者团队,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沟通和协商,如果遇到问题想进一步沟通解决,一定要与金融机构直接取得联系,双方当面进行有效沟通最为妥当。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不需要非法中介搅局。
总行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朗州路137号(朗州路与建设路交汇处)邮编:415000
©版权所有 常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