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消费者权益

这些高考类诈骗套路千万别信!


 

又是一年高考季。一些心怀叵测的诈骗分子,正蠢蠢欲动,他们紧盯家长和考生,时刻变换手法准备实施诈骗。本期农商银行之声以案说法,带您了解和防范涉高考类诈骗。
     案例一:2023年5月21日,据公众号平安东胜报道,5月11日,东胜一名家长黄先生向东胜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报案,称其为了孩子上体育院校,托人“走后门”帮忙办理择校事宜,被骗13万元。
     案例二: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曾披露了一起高考诈骗案件,林某听朋友介绍周某有门路可以弄到保送浙江大学的名额,付了首期8万元以后,周某陆续以“给领导送礼需要10万元”“以学生名义向校方捐款150万元可以额外加分”等名义骗取林某钱款共计134万余元。
     高考虽然已经结束,但与高考相关的诈骗却并未结束,农商银行之声为各位家长整理了几种常见的高考诈骗类型,希望考生和家长们,能够增强识骗能力,谨防上当受骗!
     常见手法一:花钱就能更改高考成绩?
     每年高考后便有考生和家长经熟人介绍或网上获悉,得以认识能通过“黑客”进入高招办系统的高人,修改高考成绩,同时索要高价“服务费”。
     事实上,所谓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数在技术上根本行不通。高考网上阅卷并非在互联网上,而是采用内网阅卷。考生成绩发布前都做了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
     常见手法二:填报志愿有内部大数据?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前夕,总有中介或网站宣称掌握内部大数据,收取天价咨询费。
     其实,商家所谓的“内部大数据”纯属造谣,无非是营销口号。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要让骗子趁虚而入。
     常见手法三:内部指标收费补录?
     谎称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或是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我们要知道,正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但凡遇到需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100%是诈骗。
     农商银行之声温馨提醒,高考骗局虽然花样繁多,但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要有防范意识,不要轻易将考生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准考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避免上当。若不幸被骗,一定要保留好证据,及时报警。

总行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朗州路137号(朗州路与建设路交汇处)邮编:415000

©版权所有 常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湘公网安备 43070202000613号 | 湘ICP备17001312号-1

订阅号 服务号

扫码关注服务号